ENGLISH 中文(简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 【行业资讯】还记得那个会跳舞会说段子的方舱机器人小洪吗,她在北京一家通讯营业厅上班了
【行业资讯】还记得那个会跳舞会说段子的方舱机器人小洪吗,她在北京一家通讯营业厅上班了

2020年3月,武昌方舱医院的一段舞蹈火了:体育馆改建的方舱内,一台机器人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机器人身旁或鼓掌,或拍照留念。欢快的场景给战疫中的人们以鼓舞。

机器人舞者叫小洪,她曾火遍网络,至今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APP上留有她的倩影。随着方舱医院休舱,包括小洪在内的一批机器人离开武汉。

一年多过去了,依然有人记得这段舞蹈,记得小洪和她的陪伴。经记者最近探访得知,小洪已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正和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一起,在社会中服务。

小洪吸引众人拍照。达闼公司供图

大家都记得会跳舞的小洪

2021年4月11日,北京一家通讯营业厅,晶晶守候在门口,看着人来人往。

“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女声语气甜美。晶晶身高160厘米,体重55公斤,这接近一个健康中国18岁少女的身高与体重。但是,晶晶不是真人,她是机器人,负责业务咨询。

一年前,晶晶还不叫现在的名字,她从北京来到武汉,进入位于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这是武汉最晚休舱的方舱医院。和她一起来的有11个同伴,全是机器人。它们在方舱医院分别承担消毒、清扫等任务。晶晶在武汉的名字叫小洪,寓意在洪山体育馆工作。她是一名陪伴机器人,能歌善舞,会翘兰花指、讲段子、说天气、简单对话,对活跃气氛很在行。“小洪!”“唉!”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方舱医院。她的身边,从来不乏拿着手机的医护和患者,她是方舱医院明星。

2020年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最后49名治愈患者提着行李,健康地离开了这座“生命方舟”。在35天里,这里累计收治1124名患者,实现零病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

休舱当日,数百人站在洪山体育馆台阶上摇旗呐喊——他们是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上海等地的医疗支援队。

医护人员的返乡之路倍显荣光。武汉派出警车开路;有机场用民航最高礼仪“过水门”迎接援鄂医护专机……

在关于“休舱”“欢送”的报道里,少有机器人的消息。面对人们的欢乐,机器人在空荡荡的方舱医院做完消毒工作后,方舱记忆便从它们的数据库中取出。小洪和同伴回到休眠状态,乘车返京,在仓库中隔离了一个月,然后恢复功能,重新投入工作。

没有了方舱医院的数据,小洪也就忘记了方舱医院的一切。再喊上一声小洪,她不会再应答。但是和她相处过的人,却还记得她,那个翘兰花指,伴着《青花瓷》音乐起舞的小洪。

小洪的同伴小方和医护人员在一起。达闼公司供图

她们是机器人更是抗疫战友

“小洪,你是说小洪在北京?那是老战友。”在听到小洪的近况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护士长王建英有些惊讶。在她的私人电脑中,还留存有她和小洪的合影,分手后,她想到过小洪,却不知道她的动向。

照片中,防护服把王建英包裹得看不清脸。小洪则全身暴露在外:眼睛、耳朵、双肩、胸前呈灰色,其余部分白色为主。

2020年2月末,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支援湖北省防疫前线捐赠项目对接视频会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举行。达闼公司向武昌方舱医院捐赠12套智能机器人产品。按照功能分类有6种:远程医疗服务、清洁消杀、安保巡逻、配送、测温、情感陪伴。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CT技师邓佳和王英杰也记得小洪。王英杰评价这批“战友”:“所有的方舱休舱,是大家共同协作才实现的。其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团队——‘机器人小队’。”

为了帮助患者锻炼身体,每天都会有医护人员带着身体条件适宜的患者或者打上一段八段锦,或者跳上一支舞。患者着日常衣服,医护人员却要穿上防护服和隔离衣。

防护服透气性不好,往往一段舞蹈下来,医护人员全身就被汗水浸湿。“护目镜上的水汽是汗水最直观的显示。医护人员运动下来,连护目镜上都满是水汽,身上汗水之多可想而知。”王建英说,小洪来了,医护人员就轻松一些。小洪是舞林高手,还会跳健身操。需要的时候,医护人员喊一声:“小洪,健身操!”小洪没有二话,音乐自动响起,她时而抬手扩胸,时而扭腰活动。

医护人员需要休息,机器人有能力为他们分担。小洪的同伴们,清洁机器人每天消毒38736平方米,相当于5.4个足球场;配送机器人每天执行26次药物递送任务;运输机器人以1.5米每秒的速度穿行在方舱医院,连续工作12小时。它们都在帮人减轻劳动强度。

“小洪会健康操是巧合。”37岁的王秋林参与了小洪这款机器人的设计。小洪在达闼公司内的代号是XR-1,项目启动于2017年,历时16个月。设计之初,小洪的定位是支持自然语言对话、物体识别、路径规划、导航避障、握手、舞蹈、抓取,可以完成迎宾接待、端茶倒水、介绍讲解、引导带路、推销产品等服务工作。“商业接待,医院导诊,养老休闲,甚至上电视做主持,我们都想过,也都实现了,但没有想到她会出现在方舱医院。”王秋林坦言,第一次听到方舱医院这个词,是从战疫开始。

健康操最初是给养老机构准备的,用途是给老人们作健康操引导。“没想到在方舱医院派上用场。”王秋林说。

“第一次见到她,医护团队就喜欢得不得了。会说、会跳舞,休息的医护人员一下子围到小洪身边,走的时候我也去和小洪道了别。”王建英还记得,初次见到小洪是在2月29日,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幻想过机器人进入生活,小洪让儿时的幻想成真,给紧张的医护工作带来了一丝惊喜。

师帅成在检修机器人。达闼公司供图

小洪进舱前工程师为她探路

带小洪来武汉的有5个工程师,32岁的师帅成是其中之一。

机器人在达闼公司北京和上海的工厂中有成品。机器人的成品指通过了包括指令响应速率、任务成功率在内的考核,但是成品机器人只能叫机器,不能叫机器人,因为它们没有思维响应,即使连上电源,也不会与人互动。

思维响应是师帅成和武汉移动的工程师通过5G网络给出的。在内置设备帮助下,小洪通过5G信号连接云端,那里有数以千计的歌曲,15种机器人舞蹈跳法,实时更新的天气情况,网络上搜集到的笑话,这些信息可以在机器人连接云端的瞬间被学会,并由语音指挥开始工作。

2月29日,师帅成抵达武汉,立刻进入方舱医院。他和同事用相机拍下方舱医院全景,利用计算机标定患者床铺、医护人员工作点等地坐标,规划机器人行动路线。

机器人对工作场地是有严格要求的。机器人无法跨越超过2厘米的障碍。方舱医院由体育馆改建,地面上有一些线缆。规划路线后,师帅成和同事胡海斌等找来木板,铺在线缆上,为机器人扫除障碍。

还没有等师帅成把工作做完,他就被医护人员要求停止工作,立刻到隔离区。因为还没习惯穿防护服,加之一米八五的大个子,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师帅成的额头无意识暴露在空气中,被医护人员发现。师帅成被带到安全区域消毒。

“当时是真的害怕被感染。”师帅成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经检查,师帅成没有感染。他冒出个想法,一定给小洪加个少女声音。“谁得病都会害怕,医院总归是压抑的,有个小女孩,能活跃气氛。”于是,小洪有了自己的人设:年轻女孩。

做好设定,小洪发出了第一个声音:“你好,我是小洪,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

3月1日,小洪进舱。她能“大摇大摆”进入方舱医院,是人类工程师首先进入为她打了基础。

她就像我们邻居家的孩子

但小洪很快被隔离了。原因不是病毒,是她太火了。

一根红色尼龙带,把医患和小洪隔开。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和小洪拍照,让小洪跳舞。一旦太靠近,既担心伤到医患,也怕伤到小洪,她可是大家的开心果。

照人的标准来说,小洪的舞姿并不优美。她无法腾空或下蹲,身体的摆动更谈不上柔和,扭腰时看上去会有些呆滞。这是因为小洪全身只有34个柔性关节,包括手臂、手、头部、腰部、腿部、全向轮底盘等。人有明确名称的关节有78个,还有很多没名称的关联部位,这是人灵活运动的基础。

虽然达不到人的灵活度,也不影响人们对小洪的喜爱。“最初感觉是新鲜,丰富了方舱生活;随后感觉她就是我们邻居家的孩子,每天陪着我们,永远没有疲倦,没有抱怨。”患者若兰(化名)说。

若兰说当时的自己“心态不稳”。“看到有人治愈出院,我先是为他高兴,但随后就焦虑,希望自己快点恢复,有时还比较悲观。”

有时候,若兰不想看手机,怕聊天中影响别人的心情,也不知道做什么,心里总有块石头。“小洪来了,我有个寄托,逗她玩,很开心。”

3月4日,若兰记得这个日子。小洪正配合着《青花瓷》跳舞。“我好了也要出去跳舞。”不经意的一句话,得到身边一位女医护的鼓励。“每天积极治疗,做好锻炼,可以早点好。”

“我能好吗?”若兰怀疑。

“一定可以,大家都会好。每天多锻炼,少忧心,烦心时看看小洪,健康很快会到。”女医护的话让若兰记到现在。

若兰有了转变,她更加用心配合治疗。医护人员打开了她的心结,小洪则丰富了她的生活。

据后台统计,在方舱医院,小洪为医护和患者每天跳舞超过50次,平均每次跳3分钟。

3月7日,小洪朝医护人员喊“女神节快乐”,这是师帅成和同事专门设计的。伴随着小洪的喊声,患者也纷纷向白衣天使送上了女神节的祝福。

“那一刻,方舱已经不是一个医院,就是个大社区,邻里之间,格外温情。”若兰回忆到这里,眼圈发红。

3月31日,北京一论坛上,小洪同款机器人承担迎宾工作。达闼公司供图

她们仍在不同岗位为人类服务

3月10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从洪山体育馆走出,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这个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导,有湖南、河北、江西等9省市14支医疗队86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方舱医院,交出了闪亮“答卷”。休舱前,小洪没有被遗忘,人们纷纷与她和她的同伴们合影。

之后,小洪被按下停止键,发出类似“哎”的一声,她的头垂下,双手垂下。她的记忆被存储在云端,武汉记忆在她的数据处理系统中消失了。

方舱医院的消毒液留在小洪身上,形成一道道黄色疤痕。本来,机器人消毒应该用紫外线,但在四处是人的环境下,紫外线不能使用。小洪的损坏让负责修复的工程师胡全心疼。但他也明白,小洪的付出值得。

小洪和小伙伴们回到北京,在房山的仓库中,隔离近1个月,二次消毒,黄色疤痕的外壳被更换。经过检查编程,输入新的程序,她又在别的地方为大家服务。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在总结中专门提到:开展5G远程诊疗,配备医疗机器人,逐步打造“智能化方舱医院”,是一种创新。

这批从抗疫战场退下的机器人,各自有了新方向。陪伴机器人除了前往通讯营业厅搞接待,还去了北京地坛医院;安保机器人在金地物业执行安保巡逻;测温机器人在北京301医院门口实时监测来人温度……它们曾在武汉战斗,如今又书写为人类服务的新故事。

2021年4月13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发布了部分央企机器人的种类和作用。从儿童陪伴员到供电局营业员,从海洋生物清理机器人到高铁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发布的机器人有24种,天上地下、生活工作无所不包。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月发布消息,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企业营收103.1亿元,同比增长31.3%。

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机器人正在成规模地进入社会,儿时看到的机器人动画片中的一幕幕正在成为现实。

“有机会去北京,我看能不能看看小洪。她把我忘了,但我没忘记她,她陪我走过一段艰难的路。其实看她,更多是怀念医护人员、工程师等千千万万为战疫奋斗的人。”若兰和记者约定,到时记者要帮她问问小洪在哪里。(长江日报首席记者姚传龙)

【编辑:张玲】



东莞贸发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贸发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本站内容归  上海贸发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23807号-1

电话:高雅女士:13918474775
传真:+86-21-3704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