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简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 【行业资讯】致敬“七一勋章”获得者:101岁陆元九院士,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
【行业资讯】致敬“七一勋章”获得者:101岁陆元九院士,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

今天上午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

其中,小编注意到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的陆元九院士斩获殊荣。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惯性导航及空间飞行器控制专家。他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个人简介

陆元九,男,汉族,1920年1月生,1982年12月入党,安徽来安人。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

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新中国成立初期,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1941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仪器工程学科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该院副研究员,福特汽车公司科学试验室主任工程师。 1956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员、副所长。

1968年后,历任七机部一院研究所所长,七机部、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常委、顾问。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宇航学会理事。现任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元九主要从事惯性器件及惯性导航研究和航天工程控制问题的研究,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和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的工作,参加我国早期的工业自动化、探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及一些装备型号控制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采用自动控制的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深入论述,并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改善惯性器件及导航系统的性能;在国内首先开展液浮惯性技术的研制工作,并参加了有关基地的建设;参加、组织或领导液浮、气浮、挠性等多种陀螺、加速度计、平台及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解决动态误差等关键问题;参加、主持精密离心机、单轴及三轴转台等大型测试设备的研制以及惯性测试中心的建立;参加多种运载火箭、导弹和卫星的方案论证以及飞行数据分析和故障分析等。其成果已应用于多种运载火箭、卫星等空间飞行器中。

主要代表作有《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惯性器件》等。

一心求学自强不息

陆元九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

辗转求学于战乱时代

是中国本土第一批

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

1980年喜迎导师德雷伯教授访华

考取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后

陆元九选择了仪器学

成为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

C·S·德雷伯教授的首位博士生

一身本领学成报国

得知新中国成立

陆元九决定回到祖国贡献本领

为了彻底扫清回国的障碍

他两度调离密级较高的科研小组

从事民用科技研究

阔别11年,陆元九

带着先进技术和炽热的爱国心回国了

他与新中国第一批科技工作者

共同开创了我国的自动化领域

为“两弹一星”工程的实施

打下了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

一生才智奉献航天

陆元九重新回到科研一线

成为中国航天惯导系统的领军人物

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

及其在运载火箭、导弹武器、

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

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

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规划和论证

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继而远渡美国,最终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他的足迹诉说着上世纪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曲折多艰。

他的愿望很简单:为中国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他的追求诠释着科学赋予人格的坦荡之美。

如今,已至期颐之年的陆元九仍在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余热。他在陀螺、惯性导航等领域求索奋进的铿锵足音,必将与我国航天创举的一曲曲凯歌交响共鸣。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老一辈的科学家和那些数以千万的、默默贡献的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工作者们致敬!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文转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我司推广的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东莞贸发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贸发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本站内容归  上海贸发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23807号-1

电话:高雅女士:13918474775
传真:+86-21-3704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