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简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 【行业资讯】机器人行业从“反卡脖子战”到“战略高地布局战”
【行业资讯】机器人行业从“反卡脖子战”到“战略高地布局战”

一场化解外资在关键技术上“反卡脖子”的战役,正在中国机器人行业中强力展开,而机器人产业的“战略高地布局战”的大幕也正在拉开。


产业演变的戏码正在持续地上演着,一些落后产能和低端产业在逐步转移或消亡,另外一边,机器人这颗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却在快速壮大和扩容,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十三五”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2020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21.2万台(套)。”这是2021年12月28日,工信部等15 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里提到的一组数据。


新规划中,提出了突破性的增长目标——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更为关键的是:“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聚集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这是对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高瞻远瞩的方向指引和战略部署。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换代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场化解外资在关键技术上“反卡脖子”的战役,正在中国机器人行业中强力展开,而机器人产业的“战略高地布局战”的大幕也正在拉开。


理想与现实

从1954年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在美国诞生之后,机器人行业走过了发展萌芽期、产业孕育期、快速发展期,目前正处于智能应用期。



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均将机器人作为抢占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和焦点,加紧谋划布局,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不免略显骨感。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等,直到现在仍未追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核心控制软件等应用技术上,“四大家族”包括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ABB和库卡(KUKA)等国际知名品牌,仍然占有最主要的市场地位。


曾经在核心零部件深度依赖进口的背景下,外资“卡脖子”问题频现,比如中国企业缺少议价权、货期长、外资对中国限制出口等等,价格和产能便成为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瓶颈。这一残酷的现实背后,主要原因显然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还没有完全掌握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要素所造成的。而由此自研国产化成为刚需,且是一个新的商机所在。



由于技术自研是一块硬骨头,这个商机注定是嗅觉灵敏且意志坚定的企业角逐的对象。目前国内一些核心零部件企业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出发,并向服务机器人延展,做了很多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包括:苏州绿的、中大力德、天太机器人等多家企业,逐步成为支撑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正因为这些企业的存在,时至今日,外资“卡脖子”的状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


这一改观也在上述规划中有所体现。规划称,“十三五”以来,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运动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高精密减速器等关键技术和部件加快突破,整机功能和性能显著增强。


同时,规划提到,集成应用大幅拓展,2020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 巡检、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而在这些机器人的领域里,中国企业正在逐步走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路线,以内循环为基础,夯实国内产业链,采用双循环战略发展全球市场,目前,又一个由中国机器人行业自己创造出来的历史机遇呈现出来。


中国机器人企业的规模也出现了惊人扩容。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 年新增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就超过 10 万家。截至目前,中国有超过 32 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


坚守与蜕变

以往探究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结构会发现,工业机器人由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本体四大部件构成,前三者分别占整机成本约 35%、20%、15%,合计 70%。要实现中国“十四五”期间抢占机器人战略制高点的目标,核心零部件的自研国产化和重新制定智能机器人的产业链新标准是必选题。


行业正在换道超车,随着机器人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发展突破和服务机器人的蓬勃发展,中国目前正重新构建出新一代的机器人产业链,打破原来工业机器人领域对于零部件的定义方式,按照智能机器人的实际发展需求,行业内以单元的方式来做新的定义,也就是说机器人将主要由这几部分构成:决策单元、传感单元、运动单元、动力单元、本体结构。



面对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等零部件国际知名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残酷竞争局面,一些核心零部件方面的中国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对行业而言做了非常重要的进口替代,也带动了上下游的蓬勃发展,还有一些电机、伺服、控制器等企业在国产化替代上不断进击,更值得关注的是,机器人核心部件的一体化、模块化、集成化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将精密传动、电机、驱动、控制、运动算法等多种技术完全聚为一体的企业,比如天太机器人。


天太这家低调的公司一直未被大众普遍了解,犹如锦衣夜行,悄悄经历8年的技术沉淀和蜕变,在2021年B轮融资的信息公布之时才正式进入大家的视野, 也正是新一轮融资,帮我们掀起了这家公司的神秘面纱。天太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核心运动单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地之一的佛山市,安于一隅、静静发展。这家企业把自己定义为机器人产业链的基础层公司,以“让机器人随处可见”为企业的使命,努力让“做机器人”变得更简单。历经8年技术探索,天太现在掌握了材料工程和精密加工技术、精密减速器技术、电机技术、高精度伺服驱动和多关节运动控制技术,并且首创了一系列一体化、高性能、低能耗的机器人核心运动单元产品及解决方案。天太拥有35项发明专利、51项新型专利,以及近50项软件著作权及外观专利,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广东佛山市首批“专精特新”企业之一,并参与中国国家工业机器人测试标准制定(GB/T 39266-2020),成为相关的国家标准起草单位。


据了解,这家公司虽然仅有130多名员工,却在AGV、AMR场景缔造了最先进的运动硬件解决方案,也为手机、汽车电子、智能穿戴、新能源电池、光伏等领域的智能制造,提供了优越性价比的四轴运动方案,目前天太的产品应用覆盖了工业智造、物流仓储、商业应用等多场景的机器人。



正如天太创始人何志雄所说,“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从现在刚刚进入千亿市场规模到未来的万亿、十万亿,快速爆发式增长的拐点取决于国内产业链的完善,作为从业者和行业内的一份子,强链、补链、优链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只有产业链成熟、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研发公众化平台化、交付成本满足场景的需求,中国机器人行业将会迎来全球的市场,也将占领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战略高地。”


近年来中国涌现出来的核心零部件的新势力,正在成为新一代机器人产业链的基石,也恰恰符合中国当前的“双循环”的核心发展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四五”期间,一定会建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链,并且逐步赢得全球市场,取得科技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东莞贸发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贸发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本站内容归  上海贸发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23807号-1

电话:高雅女士:13918474775
传真:+86-21-37048779